2015/01/22

美國狙擊手 影評

改篇自同名自傳 American Sniper: The Autobiography of the Most Lethal Sniper in U.S. Military History,《美國狙擊手》(American Sniper)實為一部充滿濃厚反戰色彩的電影。如果只看標題「美國」二字,確實會誤以為本作宣揚美式愛國主義,再加上故事主題講述的是被稱為「戰爭英雄」的傳奇人物,相信在輸出到海外後或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爭議。

導演奇連.伊士活(Clint Eastwood)在開場白時用了精明的手法,先將觀眾帶領到一場戰鬥衝突當中,而在觀眾看得肌肉繃緊之時,把鏡頭一切,才徐徐展開長達半小時的文戲。作為鋪墊的這段前戲,除了帶出主角克里斯.凱爾(Chris Kyle)與他的妻子相遇的感情線外,亦提到他從軍的始末。而現實上的確如此,911 事件的發生給予共和黨一個極佳的藉口出兵阿富汗;國內熱血青年被憤慨的衛國宣傳洗腦,淪為戰爭機器。當然,故事主角也是這種「愛國分子」,戲中他曾多次說到要保護自己的隊友,用狙擊槍把威脅目標逐個逐個幹掉,而後被其他人稱作英雄——但這「英雄」背後,終究還是用人命堆砌出來罷了。電影改編得成功,是在戲中加入了穆斯塔法(Mustafa)這個與主角相對的人物。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前文:Mustafa 在中東人眼中又何嘗不是英雄?他射殺侵犯祖國的美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同袍,兩人的理念倫比,但結果卻大相徑庭。

若要搬出其他電影來比較的話,《美國狙擊手》的步調類近於《拆彈雄心》(The Hurt Locker),導演的反戰觀點是藉士兵從軍的無奈與掙扎而呈現的,因此觀眾基本上不用期待出現《雷霆救兵》(Saving Private Ryan)般連貫的(大呼過癮的)戰鬥場面。本作的主線除了描述克里斯在阿富汗服役外,亦包含他與家人的生活點滴,例如與妻子之間的分歧、自己和弟弟兩人對戰爭的看法……另外鏡頭還故意刻畫克里斯聽到除草機、自動螺絲起子聲音時的緊張反應,目的就是透過戰爭對主角的影響,再而探討戰爭的價值。很多時候,我們在觀賞電影時,常常忽略故事以外的視覺元素,而這次主角的服飾倒是值得我們留意一下。幾乎所有的室內場景,克里斯總是戴著一頂帽子。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,長期戴帽的人意味著他缺乏安全感,再加上導演給予的額外特寫,已經清晰地告訴觀眾主角因為參戰而罹患 PTSD 的事實。

在電影開首,克里斯的父親教導他打獵的技巧,並叮囑他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拋下手上的槍。而電影末段,克里斯在沙塵暴中饒幸趕上了 MRAP,但這時鏡頭卻停留在地上,隱約中可以見到克里斯的狙擊槍孤獨地躺在戰場。這首尾呼應的一幕,可看作是導演刻意留下的懸想,讓觀眾思考劇中牧羊犬(Shepherd)和綿羊(Sheep)所扮演的 Persona 吧。

  「收刀入鞘吧!凡動刀的,必死在刀下。」
            -- 馬太福音 26:52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