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05/25

能年玲奈、鎖國、解構主義


能年玲奈的負面新聞不是這幾天的熱潮,只是「引退」二字上了檯面,平常偶爾「日劇撈飯」的觀眾也像炸鍋上的螞蟻一樣慌了。


現在的日劇很模糊——有了松本潤、有村架純這樣的演員,很難再分得清偶像派和實力派的差異。很多人是因為《海女》(あまちゃん)而認識能年玲奈的。一套《海女》捧紅了能年玲奈,然後在《HOT ROAD》(ホットロード)、《海月姬》兩部電影過後,能年玲奈的星途卻驟然黯淡下來。隨著她與事務所鬧翻的新聞傳出後,藝能界就像江戶時代的日本鎖國政策一樣,為二十出頭的少女閉上了厚重的大門。


能年玲奈作為俳優,在演技上大家有目共睹的,順理對得上《海女》的人氣度。《海女》的成功自然跟能年玲奈本人是不可分割的:因為能年玲奈天然呆的個性,她在《海女》中演活了自己,但到了《HOT ROAD》的不良高中生,依然有點萌呆,是另一番風味。《海女》的不可分割,是令能年玲奈走不出自己對角色懷戀的困境。報導常說她無法逃出《海女》的角色的定型,這是有其道理的:她自己在《海女》播放完後的一段時間,仍不斷懷念拍攝的情景。在浮事新人換舊人的日本藝能界,一個越少作品的演員就越容易被觀眾角色定型,然後被世人漸漸遺忘……


從文化角度來看,能年玲奈這種風潮一時又突然退下舞台的「過山車體驗」似是世界各國屢見不鮮的現象。在祖父輩以前的年代,社會是趨向把事物歸類於統一的整體、作為一個權威的、唯一的系統來看待;但現今的文化現象已經駛上以美國的速食文化為主體的路軌,縱使事物再有人氣,也會很快被消費殆盡——因為後現代的個人意識抬頭、解構主義的存在,市場要對產品進行細分——意識形態的多樣性培養出各種口味的消費者。為甚麼音樂要分成不同的 genre(類型)?然後 genre 底下又有 subgenre,或是像族譜圖向外擴散的 fusion genre。


這是現代人對權威和主體價值觀的一次反叛。能年玲奈或許會成為潮流衝撞的犧牲者,這全看她能否推動藝能界的大門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