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12/08

出埃及記 淺評

2014 的電影檔期可謂充斥了以「聖經」為題材的電影,先後有 Noah(挪亞:滅世啟示)、Son of God(上帝之子),乃至目前的 Exodus: Gods and Kings(出埃及記:神王帝國)。若說要拿三者而論,筆者認為《Exodus》因為大眾化而佔有優勢,就算是對聖經內容毫不知情的觀眾也能夠容易瞭解及接受。

電影導演是 Ridley Scott(著名的《Alien》、《Blade Runner》皆是出自其手),執導作品風格多變、題材也涵蓋不同域。而 Exodus 的印象則是接近 Gladiator 或 Kingdom of Heaven:同樣是古裝史詩電影,十分依靠場景調度和配樂來營造磅礡的氣氛;但 Exodus 確實做到了這種效果。本作的故意性並不是十分亮眼,首先情節本身只能夠圍繞聖經內容闡述,況且主題更進一步限制於「出埃及記」一節內,劇本突破性可謂近乎零;雖然導演修改了經文內的部份細節,例如加插了總督暗中計算摩西這種橋段、或是取消了摩西過紅海時向海伸杖的表現,但是總體來說並不能為故事帶來更多的創意,甚至乎筆者認為「總督暗算摩西」這個情節有點兒庸俗諂媚,真的要論創意的話比聖經原文更來得掃興。

摩西帶領眾人橫渡紅海
Exodus 值回票價的地方應該要數場面和音效了。因為導演本身的經驗,在處理大軍出征的場景完全不成問題;士兵混戰的鏡頭也剪接得恰到好處,觀眾在畫面跳躍之間亦能立即抓到鏡頭焦點所在,不致於分不清到底誰和誰在搏鬥。電影內的遠景也是頗多,除了在軍隊交戰、過紅海時出現外,某些主角單獨畫面亦是用 Wide Shot 表達,筆者曾有一刻以為自己在看中東旅遊特輯(笑)。多虧電腦特技效果的幫助,電影不單止完整地重現了古埃及城和外圍尼羅河的風貌,服飾和場景佈置方面亦依照考究如實地呈現於觀眾眼前,單是這點已經看出本作的誠意,以及導演對電影的執著。

尼羅河上流的底比斯古城


作為一部講述聖經故事的電影,觀眾卻又感受不到當中的宗教氣息(你看看《上帝之子》就知道是甚麼一回事);可能是要平衡電影的整體觀感,又或是避免宗教分子與無神論者找茬(其實電影播出後已經有人找茬了),導演將「上帝」這個神祇用小孩的代替,而且觀眾透過約書亞的視點,可以知道摩西與上帝的對話其實只是摩西自己的幻覺,由此推斷電影最後出現的十誡也可能是摩西自己捏造的。電影內對「神」這一物沒有一個實在的詮釋,雖然看似虛無,但觀眾又會感覺有「某些東西」在背後幫助主角一行人。這裡筆者要提一提導演 Ridley Scott 的無我觀:「無我中有我」,電影內的小孩(先假設小孩象徵上帝)為何要遷怒於埃及人?小孩顯然知道埃及人崇拜的是太陽神,他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,但仍用天災折磨他們,甚至一晚內將所有小童殺死:這麼殘忍的殺人犯真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上帝嗎?再者,摩西在電影一開始獲贈的短劍幾乎從不離身,這把象徵著埃及國王的短劍在摩西帶領希伯來人出走時仍掛在身上,觀眾雖然看到他曾把短劍拋了下海,但在過紅海前他終究還是撿起了;即使認清了自己是希伯來人的身份,摩西是否仍記掛著埃及的功名呢?筆者認為電影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:「領導者會動搖」(然後成為獨裁者)。試想想,摩西也是個凡人,何嘗不想當國王一統天下呢?

大體上 Exodus 可說是一部成功的 Popcorn Movie,導演的手法成熟得來又能將戰役比喻為倫理道德批判,向觀眾剖析摩西由同伴轉為變節者的心路歷程。看這部電影時,筆者建議大家還是調節一下自己的心態,不用刻意執著於宗教的那些事兒吧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